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生生此时则
志怪不止数卷世变江河莫知㡳极即不谓之怪也可
  河防一览叙(于慎行/)
河防一览者何宫保 印川潘公
志河防之绩也潘公自
乙丑迄今奉三朝简命从事河漕之间前后二十七祀
矣其功难而钜其画详而深其耳目之所狎精 (第 32b 页)
明独断委任得人
两督府视饥溺由已协心干济斯功之所由成耳是安
可不纪其事以垂示万䙫江公名一麟婺源人癸丑
士潘公名季驯
乌程人庚戌进士其董众作治则郎中
张誉新建人其与劳堰事者则主事陈瑛莆田人参政 (第 15a 页)
四库全书
 弇州四部稿卷五十九
            明 王世贞 撰
文部
 序十首
  赠大中丞 潘公时良

天子往即家起大中丞潘公也盖河告决矣先是嘉靖
末河决济沛间潘公以中丞节佐朱大司空治之河一 (第 1a 页)
为县官益一日余留且负恩宜去是
故余不敢以我之去拟公亦不敢以公之留拟我而姑
叙其所见如此
  御史大夫 印川潘公
七十寿叙 (第 20a 页)
  寿宫保大司空 印川潘公
六十序 (第 10b 页)
印川公
之治河而报成事也三事大夫之颂公者乞余
言以为赠未几而天子果嘉大公功伐下尚书定议闻
峻加公太子少保领大 (第 10b 页)
  开先寺宝墨亭记
大江以西山之最胜者曰匡庐匡庐之最胜者曰瀑布
泉而开先寺独据山之要以当泉之大观是故寺之最
胜者曰开先开先之傍刹最胜而高者曰鸣鹤寺由鸣
鹤而稍西遂得瀑布诸双剑香垆文殊峰之胜拱之又
最胜而高者曰太子读书台故南唐中主暻贰相时寄

迹地也有石砥平而立高丈馀衡三之中刻宋黄文节
公庭坚手书七佛碣其左为明新建伯王文成公守仁
破宁藩而归勒以纪功者也文成公于八法不能敌黄
公而此出其上驷以当黄公之下驷遂稍称雁行观者
亦并伟之而文成之勒在正德之庚辰末云嘉靖我邦
国其明年辛己世庙即大位改元嘉靖于是观者益
神异其事而又六十载余弟敬美分守南康居恒自命
曰匡庐长而会今 少保潘公时良
以中丞节行部挟敬 (第 20b 页)
砺士行以少酬
君亲执友之分谊于万一臣旦夕从先臣以身蓐蝼蚁
庶几无憾哉
  蜕龙亭记
当万历之某年吴兴 潘公时良
以御史大夫督治河漕 (第 23a 页)
覈官吏语皆覈而文米称是张君以为材而异之时巡
潘中丞时良
者弟故人也所以慰藉保持甚至寻入
贺万寿抵都下诸诗酒人与忌者皆在弟平心其间不
为町畦唯小毖慎耳既陛辞间 (第 12a 页)
须于泰之九二体贴爻辞一字不放过彼亦何
能为之有适翁门生宁国梅台祚抠衣之便敢布其私
惟赐裁教为恳
   潘时良

久不奉教迩来台履万福玄圭告成紫诰重颁忠臣孝
子之报盖两兼之矣知己上引年之疏当此之时主上
倚酂侯如左右 (第 5a 页)
  杨本庵
自贞之先君子获从先太傅襄毅公之后尘覆盆之烛
则自先襄毅公发之而不肖兄弟亦荷拂拭草莽以至
今日仅于大事两陈些辞实不能效万一之报而自废
岩穴木石与居于长者遂至沈简擢发何以数罪唯长
者御清尘而不肖浊水或冀稍见宽耳迩过故里李兵
使以先襄毅公荣哀录见命为序贞虽椎无文敢不藉
手以报九京也唯是初至白下百冗猬集稍閒则颛藉

觚管以从事矣伏惟我翁入佐元枢督治方中进秩赐
金未足上酬正位入坐若陟禽之继尹旦当在朝夕尚
容专贺先此附候并布区区不宣
   潘印川
昨者途次附复计已彻览矣弟已于前月廿七日抵任
卒卒人事兼有审录发疏及竿牍之累寝溲无暇念之
金陵仅三月而 (第 19b 页)
  泊鸳鸯湖迟友不至
野客饶春兴轻舟坐夕曛湖光天下上暮色水氤氲戍

鼓连城动渔歌隔岸闻参差吹未巳独立望夫君
  潘季驯(一首/)
   季驯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人嘉靖庚戌进士除
   九江推官擢江西道御史升大理寺丞历少卿
   以佥 (第 7a 页)
  立秋日送行
石头城下路三面是长江此地新秋色映君江上艭凉
风动衣袂飞雨洒船窗无事嗟行役临流倒玉缸
 潘大复(二首/)
   大复字徵复鸟程人 尚书季驯
子万历丙戌进
   士工部郎中有毗山堂诗草
  同朱文宁庶常观海 (第 12b 页)
在陵今
治河者无陵寝之虞惟运是亟则力所专司宜其事半
功倍矣顾工力之烦岁月之久反有艰于昔者何与隆
万间 潘季驯
凡四治河河无不治惟守固堤束水藉水 …… (第 12b 页)
今其说具在惟是河挟沁汴泗沂诸水其势
易强而淮水源独流长其势易弱然则藉淮刷河之说
诚不足恃欲河之治必循 季驯
故智而后可与抑分黄
导淮别自有策与往时盗决河防者罪止杖与徒而已
后以法轻易犯改从充军今之法较昔愈严矣 (第 13a 页)
运是亟则力所专施宜其事
半功倍矣顾工力之烦岁月之久反有艰于昔者何与
隆万间 潘季驯
凡四治河河无不治惟守固堤束水藉
水刷沙之法今其说具在惟是河挟沁汴泗沂诸水其 …… (第 22a 页)
势易强而淮水源独流长其势易弱然则藉淮刷河之
说诚不足恃欲河之治必循 季驯
故智而后可与抑分
黄导淮别自有策与往时盗决河防者罪止杖与徒而
已后以法轻易犯改从充军今之法较昔愈严矣 (第 22b 页)
   岁贡生潘君墓志铭
乡贡进士乌程潘麟舍舟谒予蹲宾桥畔请铭厥考之
墓问其门世居县之汇沮里高祖可贤奉政大夫知合
州事与兄太子少保 工部尚书季驯
同举于乡者也曾
祖某祖某考某均不仕问其出处少补学官弟子晚充
岁贡生职当授儒学训导未铨问其年生崇祯七年 (第 12a 页)
   东坝高堰
按江南之有东坝犹江北之有高堰无高堰是无淮扬
也无东坝是无苏常也东坝在高淳县东南六十里与
溧阳分界高淳县父老言湖底与苏州谯楼顶相平假
如水涨时坝一决苏常便为鱼鳖两河议曰高堰去宝

应高丈八尺有奇去高邮高三丈二尺有奇高宝堤去
兴化泰州田高丈许或八九尺有奇则去堰不啻卑三
丈有奇矣昔人筑堰使淮不东下而北趋不然淮一东
下安得有淮南数郡县耶观此则坝与堰可废乎废东
坝者多出于坝上之人至追究苏轼单锷之言废高堰
者出于泗州之人致 潘季驯
以毁陵之罪殊可痛恨
   高堰
山阳县西南四十里曰高加堰堰不见史而仅见郡志 …… (第 1b 页)
吴寇压境盖岌岌矣乃能兴屯彊兵保障江淮
一南一北水利永赖今平江伯既有专祠矣吾以为上
当冠以元龙下当嗣以 潘季驯
为三公合祠盖皆勤于
高堰者
   杜少陵子
近人有以樊晃杜工部小集序證宗文无早夭之事父 (第 2b 页)

日矣得其人则理非其人则废考之曩代莫不如斯是
以江淮而南陈瑄绩著济兖以北宋礼功高旁及徐有
贞刘大夏 潘季驯
辈非河漕之渊镜乎昔王宁朔不欲
使邓禹笑人余何辞焉前河院王公闻而贤之呜呼公
治行本之诗书为有用之学按其 (第 30b 页)
 渠滹沱御漳若鱼贯而成次由直沾而至海跨潞水
 以踰燕陈瑄之著绩于江淮宋礼之收功于齐鲁徐
 有贞之筑张秋 潘季驯
之凿董口既若建瓴之比几 (第 22b 页)
   中州河防考
自汉河徙顿丘后汉治汴渠筑金堤修石门宋熙宁十
年决澶州曹村河道南徙百馀里而分入于南北清河

金复自卫州决入涡河以合淮明洪武二十四年决原
武之黑阳山开封府河益南徙三十馀里而全入于淮
其地多经中州诸郡县河防殆不胜考中州正河支河
合河南岸北岸胥载省志郡县志又无俟详考矧自明
万历初河决崔镇夺淮入海淮复决高家堰右都御史 潘季驯
治之著河防一览十四卷近日议河渠者胥奉
为指南其书大率详于徐邳以下而略于中州然则中
州河防之失考也久矣 …… (第 21a 页)

道口牛黄堌永城赵家圈而出两河口又由徐溪口经
萧县蓟门凡二百二十馀里而出徐州之小浮桥号为
铜帮铁底 潘季驯
谓黄河北徙崔家口一带浅阻若故
道不复恐祸不在徐邳而在河南山东则贾鲁旧河之
宜浚瞭然矣是故大夏浚河四十 (第 24b 页)
筑宫宣防犹有劳心之
遗意彼贾让放河使北入海固厉民之妄言而李仲昌
穿六塔渠竟无成功亦庸人之浅见惟故明之 潘季驯
李化龙谙习河道疏塞兼施虽不敢比绩平成亦庶几
安澜无恙者矣今惕庵所著殆与 (第 24a 页)
季驯
化龙相表里坐
而言之起而可见之行事居河道之职任者得是书而
宝之奉为指南车其于国计民生端有攸赖治法得治 (第 24a 页)